Free Hugs Campaign 發起人Juan Mann
兩位老先生按照國際禮儀擁抱,還是真的都很激動?
40名中國長春的囚徒在母親節這天獲准與日夜盼望的母親們見面。
老外的"情同手足"文化,表現出來的,就是他們很喜歡擁抱:高興、激動、難過、悲傷都可以來一下!
小時候,父母會擁抱你
大一點時,與兄弟姐妹擁抱
之後,有同學、社團夥伴
畢業後,有同事
之後,有另一半
然後,去擁抱自己的小孩
如此完成一個循環,一個圓滿。
中國人為何比較ㄍ一ㄥ? 文化裡就沒有這些元素!
我比較喜歡不ㄍ一ㄥ的文化,人比較不會壓力太大。
從周遭慢慢建立起來吧?
是否有人會來發起此擁抱運動,可能三、五十年後,會有不一樣狀況!?
首先第一關要克服的是,配偶當另一半的面去擁抱異性:老外習以為常,老中可能疑雲滿佈甚至於綠光罩頂!那就這塊先避嫌,子女這部份儘量來試;而父母兄弟姐妹這部份,他們可能會覺得不習慣,所以還是要有人登高一呼來推動。
上回跟十多個人練習擁抱,是半年前上Reiki時,每個人必須去擁抱其他每一個同學。練習完之後,學員幾乎都夾雜喜悅與淚水。只要我們願意,是很簡單的,如同約翰藍儂所說的:
It's easy if you try
It isn't hard to do
國外有一個免費擁抱活動Free Hugs Campaign
http://en.wikipedia.org/wiki/Free_Hugs_Campaign
http://www.youtube.com/watch?v=vr3x_RRJdd4
這個活動發起者叫Juan Mann的年輕人是個英國人,他說有一陣子他諸事不順,心情很沮喪。有一天,他從國外搭機回倫敦,在機場,他看到很多旅人一下機就有親人朋友來接機,他們擁抱、微笑、親吻。只有他孑然一身。很孤單。
然後,他覺得他很需要一個擁抱。於是,他做了一個牌子,上面寫著「Free Hugs」,走到路上去。這就是我們後來看到的影片內容。
第一個跟他抱抱的老婆婆原來那一天也很難過,她的小狗剛剛過世了。她看到年輕人的Free Hugs牌子,也覺得自己需要跟人抱抱、被安慰一下,便上前去跟Juan說她的難過,然後抱抱。
這個「Free Hugs」現在已經變成一個在全世界進行的運動了。韓國、美國、俄羅斯、巴西、菲律賓……很多國家的年輕人拍了自己的「Free Hugs」放上網去,配上不同的配樂,用自己的方式表現「Free Hugs」的友愛精神。
即便像老外,常在擁抱的,都還要有此活動。看看閉屬的東方民族韓國人與台灣人對於此活動的反應:
http://www.youtube.com/watch?v=RKILQPBcVTI&feature=related
Free Hugs campaign in Taiwan:
http://tw.myblog.yahoo.com/freehugs07/article?mid=8&prev=9&next=7
我從影片中看到的都是年輕學生,可能是在校園裡進行的,他們上頭都還有父母扛著。
其實應該到龍山寺、行天宮或台北車站,那邊有形形色色的人;或是像Juan Mann那樣,覺得孤獨,需要一個可以擁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