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儒釋道,都以清心寡欲出發。

而食色性也,看到食物就會流口水的「望梅止渴」天性;閒時喝咖啡、喝茶、吃零食等習慣,不獨一般人戒不了,這段時間我觀察一些修行者或出家眾,如果不能克服口腹之欲,都還有一段很長的修行路要走。

另外,在吃飯時,如何適可而止,修到只吃到六~七分飽就好,而不要經常以「不要浪費」為由,再把空著的三~四分的胃填飽?

(勉強塞進某人已七~八分飽的胃裡、打包、倒進餿水桶,哪個是最好的結果?)

修行是隨時知覺自己在做什麼,如果一個人連自己怎樣是六~七分飽都不知道;或者知道而無法停止進食;或者無法拒絕別人的勸進再吃,這樣子顯然還是在顛倒妄想中。

看看別人,想想自己:飯桌就是每天要面對二~三次的修煉場。

 

修行有幾塊拼圖,如功法、心法、靜坐等。

以打坐而言,內觀中心是很專業的指導道場,每一期都有出家師父一起同修打坐。

斷食,在印度瑜伽修行者是很稀鬆平常的。再如耶穌、佛陀等大修行圓滿者也是經此生智慧而得道。但是在台灣,卻很少聽到出家師父修斷食的(靈鷲山的心道法師,是少數聽到過斷食的)。 一般人更不用說要修這門課了: 幹嘛搞絕食,把自己弄得跟麥可一樣?!

 

無論如何,唯有體會過的人才會知道,斷食是修行過程是很重要的一塊拼圖。

我們是凡夫俗子,初期必須在專業、有經驗的老師指導下斷食,才不會發生不必要的困擾與危險。

所以,才覺得【阿南達瑪迦斷食營】在台灣之可貴。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aylon9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