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半年,有三位與我年紀相仿的至親好友分別罹患癌症或重大疾病。上週剛參加其中一位的告別式,白髮人送黑髮人。另外二位現在都有著跟以往不同的生活習慣,包括飲食、運動、作息、釋壓等。

其中一位是某宗教團體的幹部,平日參與許多慈善活動,此次生病,很不好意思,不敢讓長輩知道,徒增擔心。

我想到「110不老」介紹新加坡 許哲 女士的執筆者宋芳綺,跟著 許哲 女士行善布施,有一陣子甚麼都想要去做:閱讀、做事、與人結緣,每天昏天暗地,彷彿每一件事都非她不行似地,結果「身心過度疲勞,生活方向模糊,漸生離去之意」直到印順法師指示「簡單,有規律」,才體會到「忙!茫!盲!普及有餘,造就不足,對人對己並無好處」,然後「重新安排生活內容,日常起居形式也放棄極端」,這樣子「不久,生活節奏日漸穩定更加面對現實」。(頁157~158

有一種人,認為人生的意義就是不停地付出;也有一種人,不覺得對陌生人的付出是必要的。無論如何,對自己長輩的付出是一輩子的。首先,要愛惜生命,不逞一時之快;其次,保養好身體,不讓他們擔心,不使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情況發生。不論是否有去做付出、做慈善,最大的慈悲就是「好好對待自己的身體」

每天陪著我們,身上的60兆個細胞,要陪伴我們一生,讓我們有「眼耳鼻舌身意」等感覺,看美景、聽悅音、嘗美食、擁抱親人如果連好好地對待細胞都沒做到,用菸酒檳榔、大魚大肉、暴飲暴食、夜夜笙歌、通宵達旦打牌;或是每天急急忙忙出門,忙上忙下,最後沒頭沒腦地拖著疲憊身軀回家,日復一日我們對身體是很殘忍的!

一個人要做幫助別人之前,應該先看看有甚麼地方可以幫幫自己的地方。

前述的 宋 女士用她的「忙!茫!盲!」,對照 許哲 女士的觀自在,道理不言而喻。台灣的佛教徒常用「大乘」來說「小乘」的不是,認為要普渡眾生、打造人間淨土,才是層次高一等的。問題是,沒有小乘的基礎,就一下子跳大乘,就像蓋大樓不挖地下室,可能一個天災來襲,大樓就垮了。故任何說大乘與小乘有高下之分的,都非佛陀初衷。一個學佛者能照顧好身體,心境上離苦得樂,就是佛。大智慧者佛陀從沒說要到處做慈善才是佛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aylon9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