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二晚上的聚會中,提出了一個概念:「在自發功產生出來的動作都是可以全面性觀照的」。亦即,自發功發展的過程,有時動、有時靜,不必偏頗某一項,也不必獨尊某一樣。例如,跑步、、太極、瑜珈、打坐等都是可以單獨繼續深入的;但不如在日常鍛鍊中同時並進,懷陰抱陽

同樣是對腿部、對腎、對氣的涵養都有幫助,然而跑步較偏向是「瀉」,站樁較偏向於「補」。前者重於排濁、放空;後者成效在固元培本。箇中滋味只能當事者在實行中自我體會。

補之前應先設法排濁。若沒有一些自發的旋轉、打拳、跑步等排濁,讓身心空出清明的空間,獨自進行站樁,應該像一杯裝滿黑色墨汁的水杯,要讓這杯水變成清澈的水,要加進去的乾淨之水,必須比完全騰空杯子之後再倒入清水,還要多出幾倍的功夫吧!

另一方面,若只是一昧地光是排濁而沒有補的動作,好的氣、正向的能量沒有進來,只是讓身體「不負」,但沒有「正」,終究只做了一半。

 

之前也說過,道家精氣神的涵養功夫,深入之後自然能體會「氣飽不思食,精飽不思淫,神飽不思眠」。一個人會常常有食、淫、眠的衝動或念頭,其實跟自身的精氣神有無飽滿有關。閒下來的時候,不是想吃零食逛夜市,就是想採陰補陽,或是不經意地打瞌睡,都是某一方面不飽滿之故。

 

鍛鍊的目的就是要讓自己飽滿。飽滿之後自然沒有恐懼,而是謙遜的自信與清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aylon9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