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許麗玲

  一九六年出生於雲林,法國高等研究實踐學院宗教人類學碩士、 法國高等研究實踐學院 宗教學 博士。

  學術研究領域為巫術信仰與道教傳統中的治療儀式, 感興趣的學科則跨越心理學、 社會學、 文化人類學及神秘主義。
曾任教於輔仁大學, 弘光技術學院, 慈濟大學及花蓮師範學院。
現專事於內在心靈的探索與寫作。

 

前言

那貓的眼 許麗玲

  我正開著車往工作室的方向前進,是一個和平日沒有什麼兩樣的台北市的午後,車水馬龍的復興南路上,忽然前面的車子放慢速度,好像要避開什麼似地繞行而過。當然我也小心地跟進,然後,我看到那隻貓---是的,是一隻被粗心的駕駛撞倒在路上的貓。牠看起來應該剛脫離幼貓階段,白底褐黃花色,牠的軀體是那麼平靜及安詳地躺在那兒,不小心,還以為牠只是睡在路上而已。我繼續往目的地前進,只是,我的心因為路上的一隻貓而感受到強烈地撞擊,撞著我的是那死去的貓的眼神!牠的雙眼張得好大,清澈無比的童稚之眼如同望鄉的天使般地看著天空。

  我時常想起那眼神。死亡是地球上每個生物必然的命運,但是,那貓的眼神穿越死亡的界限,好像在對我訴說著什麼:清晨第一道陽光下的懶腰?小巷中追逐光影的腳步?或是還在母貓懷中的溫暖記憶?

  我同時也在想,當死亡叩門時,我會是什麼樣的心情?這是一個時不時都會冒出來的問題,答案是什麼我永遠也不可能知道---除非我抵達死亡的那一刻。那貓的眼神又再一次地提醒我這個沒有答案的問題,但這個提問是好的,因為這會幫我一次又一次地打開對於存活本身的想像。

  是的,每當生命困頓之際,想像力如同風雨中緊閉的窗牖,而害怕失去的恐懼,其力道之大往往勝過實際風雨的強度。那天午後,台北街頭那隻以牠的輕盈腳步躍入死亡的貓咪,用牠最後的眼神向世界輕輕地丟出一個問號。而我,被這問號迎面擊中,當下我那禁錮的心,又一次在生命無常的撞擊之下獲得釋放。

  二○○二年的暑假,是我的人生中一個關鍵時刻,因為就在那時發現自己具有感通的能力。我剛拿到 宗教學 博士學位,滿心期待地回國投入學院的教學工作,沒想到在偶然的機緣下,帶著研究生在花蓮的一座小神壇中做實地的田野調查,竟然出現了民間信仰中所謂的神明附體或是通靈的現象。當時的我,除了好奇心之外,還有更強烈的研究欲望,直到今天仍是一樣,我決定以自身的生命完全投入神秘的經驗,然而,透過這樣的體驗,我想研究的不再是宗教的神秘現象,而是生命本身!

  當時,和我一起進入這個神秘體驗,並且共同探討的伙伴是一位有著原住民及漢人血統的研究生卓澔。那時我在花蓮賃屋,卓澔及他的家人還有其他幾位在花蓮讀研究所的學生都是當時的伙伴。二○○三年,我出版了第一本關於自身奇異經歷的書《巫路之歌》,但沒過多久,就發現冥冥之中巧妙安排,我必須暫時和卓澔等人分開,獨自一人繼續我的神秘之旅。

  而這段旅程一走就是五年多,其中的經歷超乎我所能想像,當我寫完《老鷹旳羽毛》這本書時,重新回顧才發現這段旅程是多麼地曲折離奇!

  大部分時間我對自己是懷疑的。這樣的懷疑雖然讓我在某種程度上獲得自由,但也會在遇到困難時,成為某種致命的自我否定。這本書是幾年來的心路歷程,寫完之後才發現原來經歷了這些事的人竟然是我!是啊,這是我每回審視這本書時所產生的心情:「原來那人是我,原來我是這樣地過日子,是這樣子想事情……。」

  因此,寫作便是這段日子以來唯一的救贖,有時不知自己身在何方,也不知何去何從,那時,只有打開電腦,重新回到內在的旅程中,每寫完一個章節,就好像迷失的旅人抵達一處暫歇的旅店。在這同時,我也感受到恐懼從勢力強大及至消逝無蹤,於是,我又找到內在的平靜與對生命的熱情及信念,繼續著下一段旅程。

  回到那天下午,那清靈無比的貓的眼神,我想我可以捕捉到牠所傳遞的凄美訊息:死亡的必然性提醒著我生命的美幻,而這份美,值得人去捕捉,也值得人去探索,並以全部的身心靈完全投入!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419455

**********************************

麥當勞曰:

老師曾經是為人敬重的教授,法國宗教博士,但是在面臨人生的一個交叉口,她走上她自己形容為女巫的道路。(多次三天三夜禁食, 滴水不進!)

這是一條辛苦的路!

她不去教書上 班而以博士之尊搞神秘、通靈、巫術,如果外表光鮮亮麗、口袋麥克麥克(在美國比較可能,在台灣就要想辦法做某個教主才行),還有人會稱羨;但讓自己這樣情何以堪,恐怕認識她的人會頗震撼的吧!

書最後的五分之一,是許 師將自己的內心衝突,剖析給大家看,赤裸裸的表白生計的壓力,讓她那段日子一直跟自己、跟無形對話。

如果是基督教教徒,可能就會問她的神;

信道教的,會問她的主神:

「我往那裡去」?!

但書中許老師沒有尋求宗教的藉慰,她仍然用最辛苦的方式去面對。

書在結束時,我沒看出許老師下一步打算怎麼走下去以維持生活。

然而,Google一下,看到許老師目前的收入來源,部分來自---個案療癒:3000 / 1小時http://tw.myblog.yahoo.com/jw!b1KWCHSTHhDAfyiJ_0mE9MZa_kT9RxY07A--/article?mid=1793

以及『海洋心靈淨化工作坊』(http://tw.myblog.yahoo.com/jw!b1KWCHSTHhDAfyiJ_0mE9MZa_kT9RxY07A--/article?mid=2171….

 

祝福所有的「老鷹族」,他們是那麼孤獨而善良地,守候著大地與神的子民。

 

**我們也就不會太訝異另外一位特立獨行的名人,與她的先生(臺大醫學系畢業!)選擇的工作:

對于拾荒的生活,王雪峰笑說:總要讓自己動一動啊!快樂就好,也是體驗啊!做這工作沒什麼不好,又環保、也可順道清潔環境,她也不介意旁人認出。王作良也說,光靠做回收當然無法維生,自己倒比較像是公益義工雖經濟拮據,但隨遇而安,不會餓就好

http://big5.am765.com/shouye/syxw/tw/200904/t20090416_445947.htm

 

某些人為何大材小用?甚至於是大材「不」用?

 

【莊子人間世】篇:「南伯子綦遊乎商之丘,見大木焉有異,結駟千乘,隱將芘其所藾。子綦曰:『此何木也哉?此必有異材夫!』仰而視其細枝,則拳曲而不可以為棟樑;俯而視其大根,則軸解而不可以為棺槨;舌其葉,則口爛而為傷;嗅之,則使人狂酲,三日而不已。子綦曰:『此果不才之木也,以致於此其大也。嗟乎神人,以此不材!』宋有荊氏者,宜楸柏桑。其拱把而上者,求狙猴之杙者斬之;三圍四圍,求高名之麗者斬之;七圍八圍,貴人富商之家求墠傍者斬之。故未終其天年,而中道夭於斧斤,此材之患也。故解之以牛之白顙者與豚之亢鼻者,與人有痔病者不可以適河。此皆巫祝以知之矣,所以為不祥也。此乃神人之所以為大祥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aylon9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