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年前連續去了佛光山二次,迎面而來的出家師父有二種:一種是低頭不語者;一種是笑容滿面跟每一個人打招呼的。
我當時迷惑了。
成名後的聖嚴法師當年走在寺裡頭,是低頭不理會絡繹不絕的信眾;還是抬頭看著前面的人群跟每一個人打招呼?
星雲、證嚴、惟覺、心道法師呢?
當年,世尊每天去化緣,是頭低低的提防踩到蟲;還是跟景仰祂的民眾微笑示意?
若能夠參透此點,也許能更接近佛了。
現在,能了解這二種都很好:當事者喜歡哪一種方式,就那樣吧!
而我喜歡哪一種,就接受吧:都很好。
那一種都好,沒有高下世俗之分。
不好的是我的分別心,還有看事情的角度。
修行人臉臭臭的、不講話、沒表情的,不見得是無情或是已經修到很高深了。
另一種笑容可掬,好像還在紅塵俗世中,這種也不代表還是菜鳥。
我看出家師父或是有心想修行者,不是以多情或無情為評論依據。
偏頗於全然的多情或無情都不對。
只知道顧自己不對;把自己都奉獻出去也不對。
不是旗幟在動,也非風讓它動;是我的心隨著無常的假相在動。
故曰:如來。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