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另一種生活價值~~
我不知道現代的政治家還會不會自稱愛人民,但至少父母還在說愛子女,有些教師還在說愛學生;如果我們真的愛下一代,不,為他們著想好了,我們首先要做的、必須竭力去做的事,就是保證他們日後有地球可住!為人父母若只是勞勞碌碌賺錢養大子女,令他們溫飽,給他們良好的家庭教育,處處關懷、呵護,但是危機當前,卻不致力動手挽救大局,那麼一切努力都是徒然的。
「問題很大,很複雜,我個人無能為力」,這是宿命論、失敗主義、逃避的藉口。人人都認命的話,我們和下一代自然不會有前途,還談什麼父愛母愛?
既然把子女生了下來,請為他們的未來著想──真正的未來。
(內文214頁)
一個人不駕汽車,不用紙巾,不裝冷氣機究竟可以產生什麼「作用」,不能只量度眼前省下多少加侖汽油、多少棵樹、少製造多少廢物污染,還要看這些行動帶來的非物質影響。如果我們知道只有這樣做才對,因而心安理得,無愧於天地人,活得真正快樂又自由,還有什麼更好的理由這樣做?
(內文236頁)
作者說他不是怪咖,並舉例說明他不會跟朋友同事在一起時讓人不舒服, 也從不傳教. 只是堅持自己少消費、少參加聚餐、不看廣告、不開車、多騎車、多走樓梯、不用塑膠袋、不吃垃圾食物、吃糙米、盡量吃健康的素食…
「我盡了很大努力不被人誤會是怪胎或故作神秘之人,其實我對世界的想法絕大多數跟一般人相同,只是在個人生活方面比較肯做自己喜歡做的事而已。」
(內文239頁)
雖然是絕版書,圖書館裡頭都會有,去借來看看,在二十多年前一位知識份子如何悲天憫人地活出自己來!
台北市圖:http://webcat.tpml.edu.tw/uhtbin/cgisirsi/TPL/0/0/49
新北市圖:http://www.tphcc.gov.tw/service/serv_book.asp
作者說是中學時代看了瑞秋卡森的「寂靜的春天」而受到震撼,從此改變生命的態度與生活的方式。
讓吾等繼續接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