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某一天近凌晨,陽明山飄雪,我在當時還是1~20元門票的日月農莊泡湯完,從金山方向往台北回家,沿路是反方向塞車要上山看飄雪的人們。我很想告訴每一台車上的駕駛,真的沒有甚麼啦,趕快回家吧,不要浪費時間浪費油了…
在那個年代,不論是陽明山太平山合歡山玉山拉拉山大雪山,我們有許多私人景點,人都很少。坐公路局、騎機車、開車,一般都很順暢。那時候沒有人過七夕情人節、西洋情人節、母親節、父親節,耶誕平安夜只有教徒才會上教堂。
而今,我不愛動了。
移動,是不環保的。
已經飽受資訊淹沒弄糊塗的現代人用”行萬里路”來彰顯自己出去玩的藉口。黃小鴨在南部,去拍照。黑面鴨來到,去拍照。透明高山橋造好了,去拍照。日本的韓國的著名美食來了,去拍照…然後上傳到社群網站:瞧,我來了。台北下雪了,合歡山下雪了,排隊去拍照,讓車子燒油吧!
年輕時候我也常全省燒油,遊車河呀,車上不管幾個人,經常煙一隻接一隻。
想到一首歌,哪裡都去了,天堂也去過,就是不曾接觸到自己:I’ve been to paradise but I’ve never been to me 。
不多時,購物台的信徒長輩打來說,購物台買的高檔除濕機壞了,現在又有一台新的在廣告怎樣怎樣,我打斷她,說我會拿去修。這家是我多年前上網找到的電器醫生。
不喜消費券概念,如果要勸人多消費,我會呼籲多吃飯,少吃麵粉類。
我們的年紀當然是要慢活。
從前慢呀!
但也懂得欣賞年輕人,因為我也年輕過,Yesterday when I was young (歌詞)。
不是要像楢山節考那樣,老人家到了年紀就要被送到山上等死。然而少消耗、少消費,是我們這種已經在走下坡旅程的人應負的責任。而年輕人在探詢世界、尋找自己之餘,也應該慢慢地找出自己的責任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