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老師今年77歲,中氣十足,道骨仙風

 

 

博士法師

 

接著請到保生民間宗教學院校長 吳永猛老師,講解儒釋道三教之外的「法教」。

吳老師就是法師 ( 回家後查資料,原來他不只是法師,他是真正法學博士,以前還做過文化的副校長與許多學校的教授 )!

老師說法教有許多科儀,如令旗、擊鼓、方位、五行,訓練乩童與過火等都是其中一部分。還有牽亡、觀落陰等。

老師說:

動物跟人不一樣,是牠們不會中邪。

修行要做上人不要做「卡人」(不上不下)。

不要利用人家的「古意」來誤導人家,他再三強調,不要隨便做人 老師誤人子弟。

如果一開始就談錢的,請掉頭就走。

他認為現有的各大宗教都很好,他不會去批評或反對哪一個宗教或教派;而他也認為所有的微言大義,前人都講過了,不必自己發明或想破頭要去創新,古人留下的已經夠多了。

台灣宗教教育做的不夠,像外國大學裡頭會有一個教堂。

但台灣不必妄自菲薄,我們的資產實在很豐富,國外要研究乩童或過火這些東西,去大陸,看不到什麼,都失散了。其他國家也沒有哪有一個國家有這麼多宮廟散落民間,不同村落可能儀式又不同。

若有人會習慣性到宮廟裡會打嗝、哈欠是不正常的,可以改過來。

他有機會的話,就會告訴那些大老闆,今天有這個地位,是因為十方資源的幫助,所以要多回報。

吳老師還介紹台灣許多地方的過火給大家看,他認為要到中南部或澎湖等地,比較有看頭,像今天的過火完畢,應該讓所有的民眾一起走過去才對,有象徵去除邪魔與不好東西的意味。

 

談到乩童他們只是介面,實際按開關的是法師。但是有些乩童會一點神通,卻以為自己就是神了。有一次政府單位邀請各宮廟負責人研討,上午時,部分與會者開始起乩顯神力,主辦單位束手無策,緊急召喚在上課中的吳老師前來處理協調。吳老師說他到了現場,看到秩序大亂,請大家給他幾分鐘時間,如果他說的不對,再請大家指教。  他接著請問大家三個問題:

一、       你們起乩時候有沒有神會百分之百上身?   或者有百分之五上身的請舉手?    結果沒有人舉手!

二、       你們有師承,講得出老師名字的請舉手?   結果還是沒有人舉手!

三、       你們自己畫的符,自己生病、感冒時,有喝自己的符的請舉手?  結果還是沒有人舉手!

這樣子三個問題下來,剛剛一些起乩要跟主辦單位起鬨的人,都安靜下來聽他講了。

他說,有一些到處林立的宮廟,弄得香煙嬝繞,烏煙瘴氣,進去的人包括你們自己「眼屎流、眼屎滴」,油煙那麼大,也沒有明天。  你們要讓大人小孩進來都笑瞇瞇。很多人進來很鬱卒了,還讓你們弄成這樣?!  他去日本考察宗教三年,人家的寺廟弄得乾淨,氣氛安詳,多好!

 

我也問了最後一個問題,關於自發功氣動與慈惠堂的靈動起乩?

他認為氣動或靈動很容易,當場示範給大家看。 他說還是要能靜坐,他認為乩童除了會動之外,也要能靜的下來。此外還是要有心法。

 

這麼接近一位真正有功力與人文素養的法師(一般人稱為道士),又讓我對這個領域有新的感受

回家後我思 索吳 老師說的:「佛教是講涅盤,而中國人一直是講求生生不息的」。

可能是這樣,佛教到了中國,必須加入神佛,觀音嬤、媽祖、母娘等等,都比較合中國人的習性,有病痛、有家庭上的問題、自己與家人的煩惱、未來的惶恐,都要馬上有答案。佛教或禪宗的禪定與智慧,需要很長時間的練習,就像西醫比中醫興盛,因為西醫可以迅速幫我們止痛,有速效。

而宗教是自古以來農村聚落很重要的道德約束力量,我在一些宮廟都會看到儒釋道教忠教孝的文字、雕刻、碑文等,加上去拜拜的人大多篤信「舉頭三尺有神明」、「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不也是所有宗教要傳達的嗎?!

 

**************************

五、老師現在不但是普安堂的法師長,同時也是文山教育基金會的董事長,想請問老師創立這兩個組織的主要目的及用意為何?
答:在道教裡面,他分成兩個部分,一個是「道」,一個則是「法」,那道這個部分他的專業人員是道士,法則是法師,那道是都有他自己傳承的方式,因為他大致是家族事業,而關於法教這個部分,幾乎都是在宮廟裡接受訓練的,但是到現在以來,很多宮廟都忽略去訓練屬於自己的法師,所以我成立普安堂的主要目的,就是替宮廟訓練出專業的法師。用經濟學的角度來看,目前法師的需求面是有的,但就因為宮廟的疏於訓練,造成供給的短缺,所以,你看台灣常常有很多關於這樣子的負面新聞,有報導我們就會去討論關於這樣子的問題,如果沒有需求的話,他自然就會淘汰了,再看看現在內政部有登記的宮廟,全台灣共有一萬多家,這其中還有許多沒有登記的,所以你看這樣子的影響力有多大,況且這個版塊都沒有人去注意到,所以才會成立普安堂,來研究法教的學問。乃至基金會,主要還是貢獻公益事業為主。


六、面對現在社會壓力沉重導致自殺事件層出不斷,老師認為宗教力量能否發揮安定人心的力量?可否請老師談談自己的看法或建議。
答:我們可以注意到台北的行天宮,每天有很多人在那邊收驚,拜拜…等等。不論男女老少、貧富貴賤,幾乎社會上各個階層的人都有,可以想像在現今工商社會下生活壓力的一個訊息。早期人們三餐溫飽是生活的主要重心,那時甚至還有一句打招呼話語「你吃飽沒」。但現在已經不同了,工作上的壓力已經使的人們喘不過氣了,在紓解壓力上並沒有那麼多心力去處裡。各行各業都有其專業的領域,就像我們本身讀經濟相關科系的就著重在資源分配問題,而商管領域的就著重在行政企管上等等。但是並不會提到提到有關於心性調適上的問題。長期以來台灣的宗教教育有一段空檔,一直到解嚴後大學才漸漸有宗教系設立,但是我們可以發現在國外,大學本身就是中世紀的教會、修道院慢慢發展而至的,因此在國外,若一個人沒有宗教信仰是件很奇怪的事,反觀我們社會沒有積極推廣宗教正規教育,等到遇到心靈上的問題無法解決時,再請示神明或是算命來尋求慰藉,這實在令人納悶。宗教信仰應該是要貼近生活的,唯有這樣才有助於人們心靈上的安定。

 

八、老師對於台灣傳統文化的傳承可說是不遺餘力,想請教老師對於未來傳統文化的保留與傳承有何建議?
答:我發現在台灣對於藝文與生活融合上的努力是相當的缺乏,這部份可以利用社區教育來進行補救,也就是利用社團來進行以便更貼近生活。另外我們也可以看到政府在各地方上都設有活動中心,只是往往都被閒置荒廢,無法發揮其作用。但我們可以注意到各村落的「廟」都相當的活絡,其本身可以說就是一個活動中心,廟裡面有建築、繪畫、雕塑…等等,可以說是地方上的綜合博物館。往昔廟的資源是相當豐富的,成了地方的教育中心,只是現在的廟並不懂得如何去經營,無法讓大家有效利用。在這方面我現在便積極呼籲民俗宗教的推廣,並建議把國內各地方的廟加以發揚功能,並有效的經營,讓民眾更有機會去接觸、使用廟的資源。我想唯有與日常生活結合,傳統文化才得以傳承,而這也是我未來所要積極從事推廣的。

http://club.ntpu.edu.tw/~econ/alumnus/Wu%20Yong-Meng.htm

 

吳老師簡歷:http://mi.nou.edu.tw/teacher/ymwu.htm

「耕讀煉度一心田,道法乾坤本自然,性命雙修仙氣足,成師作祖亦相連。」:

http://studwww.nou.edu.tw/~nouslcbwg/NU-subpage/teacher-2009.html

台灣宮廟的三十六官將信仰:(內有吳老師辦公室聯絡方式)

http://www.ctcwri.idv.tw/INDEXA3/A302/A3227/A3227.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aylon9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