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愛你一生一世」的日子。
中國人的儒釋道都沒有留下「愛」的支字片語,只有現代某些佛教團體從基督教借來(大)愛,但還是無法溶入我們的靈魂裡。能自然不做作地去抱抱我們的父母,說「爸、媽,我好愛你」,比例不到5%吧!至於彼此見面能像美國歐巴馬與緬甸翁山蘇姬,又是擁抱又是親吻的國人,更如鳳毛麟角!
我也是傳統中國人,跟父母說不出口愛字,也做不來跟親人用愛掛在嘴上、用擁抱表達愛意。
至於男女之間的愛,到底要怎樣說得明白呢?
聽過一個故事:甲男追求乙女,用鮮花用伴遊用情人大餐用禮物等方式終於打動芳心。乙女之後又享受了好長一段的蜜月期,直到有一天,她發現甲是卡奴。本來他一個人就入不敷出,為了追求她,更是閃靈刷手,毫不遲疑,每月都只繳最低應繳金額,直到負債X字頭的7位數。此時她已跟他是生命共同體,怎麼辦呢?---拿出壓箱的存款還清卡債。
如果她一開始就知道他是卡奴,應該避之唯恐不及吧!她會不會怪他一開始沒有告訴她實情?還是其實她也挺享受被追求被寵愛的感覺?
只是代價頗高啊!
這樣子的愛,他愛她絕對無法否認,只是他財力不夠,不應再用花錢的方式去追求愛;她接受他的愛,拿錢幫他還債也是愛,只是那樣最終有無讓他覺醒,還是會讓他更覺得只要他努力賺錢就可以擁有愛?
如果他們最後沒能在一起,那些在一起的日子算不算有愛?愛會不會消逝?如果有更好的對象介入,之前的愛是否只能成追憶?是否隨著年紀越來越大,會越重視麵包而越不在乎愛情?
上述的一些問題,可能一直要到死亡的那一天才能理得清楚吧!
愛與死一直是文學作品的最重要主題,也是我們參透之後方能安逸的課題。
人生前半段用加法實踐愛,後半段用減法接受死。17~8歲憧憬愛情;27~8歲追求穩定的愛情;37~8歲不覺得愛情是最重要的;47~8歲祝福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
不管愛誰,到最後還是要有外顯的部分。道的外顯是德,愛的外顯是什麼呢?
付出與責任,也就是儒家規範的人際關係。父母愛子女,就要賺錢讓他們生活無缺,身教重於言教。做子女的就是以「弟子規」裡頭的盡量去做,以表達對父母的愛。
兄友弟恭也是愛,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作為也是愛。
先不要跟我談「道」是什麼,讓我看看你的「德」性;先不要跟我說「愛」,讓我了解你是否有「責任感」:對自己負責(身體健康、每月有節餘、自我提昇等等)、對父母親負責、對兄弟姐妹負責、對社會負責。
不知道上述故事最後是否有情人終成眷屬?
如果我是女生,下次有男生初次邀請我吃情人節大餐時,我會寫封信給對方:
謝謝你的邀請,我很想赴宴,但是以前我曾經為了吃這些個大餐,最後不得不動用老本償還許多高額的餐費,吃了大虧。為了不讓情況再度發生,我發誓再有男生約我共度花前月下時,我不要看是在哪裡吃飯,而是要先看對方的「資產負債表」。既然您看得起我,將我列為您終身伴侶的考慮對象,我也認真地想知道您的財務狀況,這樣以後每次花到您的錢的時候,我才會放心與安心,確保自己以後不會是苦主。如果您覺得我很現實,不是您的菜,取消餐宴,我會很高興,因為我因此而避開了一個不切實際的男人的追求。如果您拿出來的數據,是應該讓我們降級到稍微平價的地方消費而因此改地點,我會欣然接受。而如果數據呈現出是「為何不?」那我肯定會更開心的!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