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新浪財經

 

20090215 16:21

  「只有在潮水退去的時候,你才知道誰在裸泳。」1993年時,巴菲特在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股東年會上說。時至2008年,資本泡沫潮洶湧退去,沙灘上果然留下一群群未能及時抽身的「蝦兵蟹將」。

  可是,回望沙灘,幾位大名鼎鼎的「巨鱷」也赫然在列。他們也許一直在游泳、在奮鬥,然而面對如此大規模的退潮時,他們可能覺得真的疲倦了,於是選擇了放棄大海、放棄生命,躺在「沙灘」上休息,「眼一閉,不睜,一輩子就過去了」。

 

  阿道夫·默克勒: 遲到的貸款協議

 

  他是德國的第五大富豪,其名下資產超過90億美元,他在2008年福布斯富豪榜中排名94位,被稱為「德國的巴菲特」,甚至一度被認為是德國工業精神的「象徵」。可就是這樣的一位傳奇人物,竟然在74歲高齡,在全球金融危機的逼迫之下,以臥軌自殺完成了人生的救贖。

  阿道夫·默克勒(Adolf Merckle)出生於1934年,從祖父手中接過產業後,他依靠自身的踏實與努力,將一個只有80名員工的藥廠一步步打拼成為一家擁有10萬名員工、年銷售額達400億美元的工業集團。該集團經營內容十分廣泛,從製藥業到水泥生產均有涉及,而且資產中不乏一些著名企業,如德國最大的水泥製造商海德堡水泥公司、主要生產非專利藥的通益藥業有限公司、藥品批發商菲尼克斯公司和投資公司VEM等。

  金融危機爆發以來,默克勒旗下的幾家公司均出現危機:原本就因為2007年收購行為而資金緊張的海德堡水泥在金融危機下雪上加霜;最引以為傲的通益藥業和菲尼克斯公司在申請銀行貸款時不得不被抵押;因為沒有預料到保時捷收購德國大眾,默克勒大舉做空德國大眾的股票,致使投資公司VEM蒙受巨大損失,據路透社報道,該公司外債高達50億歐元。

  一手經營的商業帝國搖搖欲墜,令默克勒心急如焚。然而,作為一個在商界打拼40餘載的老將,更讓他絕望的卻是面對這種情況時的束手無策。200811月默克勒向其家鄉巴登-符滕堡州政府尋求幫助,遭到拒絕。「默克勒生命的最後幾週一直在尋求銀行貸款,他輾轉於包括AG商業銀行、德國AG銀行、蘇格蘭皇家銀行和巴登-符滕堡州的蘭德公眾銀行在內的40家銀行間,以期取得貸款以避免VEM倒閉。」

  200915,進入新年後的第一個星期一,忙碌了一天的默克勒依然沒有為自己經營半生的企業籌到救命錢,孤獨無助的他選擇了離開。

  第二天,他的家人發表簡短聲明,向外界解釋道,「由於家族企業集團因金融危機陷入困境,加上最近幾周與此相關的不確定性,還有無力回天的無助感,擊垮了這位充滿激情的家族企業家,因此他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就在聲明發表的第二天,一筆數額約為4億歐元的過橋貸款被獲准發放給VEM公司。如果這場「甘霖」早兩天到來,是不是就可以避免默克勒悲劇的發生?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

 

  斯蒂芬·古德:微笑者的離去

 

  就在默克勒自殺的幾個小時前,美國芝加哥的一位富豪——美國地產拍賣商斯蒂芬·古德(Steven L. Good)也用一聲槍響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與默克勒相同的是,斯蒂芬·古德也是子承父業,也同樣把一家小企業做成了行業翹楚。古德的父親1965年創辦了謝爾登·古德拍賣公司。自公司創辦以來,該公司成功進行了數萬起房地產拍賣,收入超過95億美元,成為美國最大房產拍賣商之一。現年52歲的古德去世前是該公司的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據公司網站透露,經古德之手的業務額高達40億美元,遍佈商業、工業、租賃等各個領域。

  不過,與古板低調的德國富豪不同的是,這位美國地產拍賣商不僅是位商人,還是位暢銷書的作家。古德曾經出版過一本名為《教堂、監獄、金礦——地產經濟界初生牛犢的百萬交易》的書,在書中,古德慷慨地向人們介紹了他是如何將一家小的拍賣行做成房地產拍賣界的「索斯比」,此書甚至被美國國家拍賣協會的發言人盛讚為「地產拍賣界的必讀之物」。

  除了是一名成功的地產拍賣商和作家之外,古德慷慨的性格和樂於合作的態度也深得他人喜愛。一位昔日的同事評價古德稱,「任何瞭解他的人都深知他的領導能力、他的慷慨。他總是那麼活躍積極,一直微笑著,我懷疑沒人能解釋為何他會選擇這樣的方式結束生命。」

  古德上個月曾在一份有關行業前景的文章中說,市場形勢「非常嚴峻」,「由於商業借貸緊縮以及就業市場萎靡,商業領域的投資停滯不前」,除此之外,外界找不到任何他輕生的理由。可是,這樣一位樂觀的人也選擇了放棄生命。200915清晨,在一片森林中自己的紅色捷豹座駕上,當古德將槍口對準自己時,他還帶著人們熟悉的那份笑容嗎?

 

  蒂裡·德拉維萊切特: 傾覆的「諾亞方舟」

 

  如果說古德的離去最出人意料的話,法國基金經理蒂裡·德拉維萊切特(Thierry de la Villehuchet )則可說是在劫難逃。因為深陷於前納斯達克主席麥道夫(參見2008年第54期「人物夜話」)的「龐齊騙局」中無法翻身,這位法國基金經理在自己的辦公室中用刀片和安眠藥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據報道,德拉維萊切特掌管的大約20億歐元中,投向麥道夫所設基金的就高達15億歐元,投資比例高達75%。而就在去年,該比例也僅有30%。作為一名經驗豐富的基金經理,為什麼德拉維萊切特會把大部分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又是為什麼會在危機來襲時突然把這個比例大幅提高呢?據德拉維萊切特的兄長解釋,德拉維萊切特大幅提高投資於麥道夫基金比例,是因為「在其他對沖基金紛紛倒閉的時候,麥道夫管理的基金似乎提供不錯的回報」。「麥道夫是他非常信任的基金經理」,德拉維萊切特一名助手也表示了他對麥道夫的信任。如此看來,德拉維萊切特甚至已將麥道夫視作金融危機下的「諾亞方舟」了。

  因此,可以想像當德拉維萊切特得知他最信任的基金經理竟是個大騙子,自己管理的75%資金將因為麥道夫騙局而灰飛煙滅時,他的心情會如何。德拉維萊切特的一名朋友說,他幾乎「崩潰」,擔心客戶把他告上法庭。法國《論壇報》援引德拉維萊切特一名助手的話報道說,麥道夫醜聞曝光後,德拉維萊切特「無法應對隨之而來的壓力」。德拉維萊切特自殺後,並沒有留下任何有關自殺原因的信件或文字。不過,在他採取行動前,其哥哥收到他的一條短信,德拉維萊切特在短信裡表達了自己的壓抑及對客戶不可推卸的責任。「他覺得他應該為此負責任,他覺得自己有罪」,德拉維萊切特的哥哥在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說,「在當今的金融業界,很少人有他這樣的責任感,沒人願意承擔責任。他是為榮譽而死。」

 

  特裡克·羅卡:身在福中無福享

 

  特裡克·羅卡(Patrick Rocca)擁有世人羨慕的一切:他年青有為,雖然只有41歲,但2007年統計他的身家即已達到近50億英磅;他社交廣泛,雖然年輕,卻是愛爾蘭知名的富豪,不僅如此,他還與多位國際知名人士私交甚篤:前美國總統克林頓無論何時來愛爾蘭打高爾夫球,坐的都是他的直升機;前英國首相布萊爾曾是他的座上嘉賓;英國版《誰是接班人》影集的大亨Alan Sugar是他的網球球友;他家庭幸福,生活富足,擁有漂亮的太太和3個乖巧的女兒,他的妹妹曾當選「愛爾蘭小姐」,並嫁給了愛爾蘭著名音樂家Van Morrison。可是,即使這樣令人艷羨的生活也沒能阻止羅卡扳動手中的扳機,2009119,趁著妻子送女兒上學的時間,他在家中用一顆子彈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

  事發後,整個愛爾蘭為之震驚,「他的突然離去對整個都柏林都是沉重的打擊。」《英國每日電訊》如是評論。《泰晤士報》則寫道,「羅卡的離去就像一些愛爾蘭銀行財富的蒸發一樣,又迅速又戲劇化,比如盎格魯-愛爾蘭銀行。」據愛爾蘭多家報紙指出,羅卡選擇自殺的主因是由於金融風暴造成包括盎格魯-愛爾蘭銀行在內的數家愛爾蘭銀行獲利一夕之間成為幻影,而羅卡在這些銀行中砸下了巨額資金。其不願具名的友人表示,「就我所知,羅卡有逾200萬歐元的貸款與盎格魯-愛爾蘭銀行密切相關」。

  在金融危機中,愛爾蘭4家上市銀行的股價均大幅下跌。其中,盎格魯-愛爾蘭銀行股價跌幅最大,相較2007年年中時31.3億歐元的市值,如今該行的市值已大幅縮水至2.35億歐元以下。2008年,盎格魯-愛爾蘭的市值累計蒸發98%。銀行高層也頻頻爆出各種醜聞,繼該行董事長菲茲帕特裡克(Sean Fitz Patrick)隱瞞股東向銀行貸款8700萬歐元的醜聞曝光後,該行首席執行官和財務總監也宣佈辭職。至此,該行在困境中不能自拔,股價創下19歐元新低。很快,這家建於1964年的老牌銀行便被愛爾蘭政府國有化了。「該銀行收歸國有的消息對他造成了極大震撼」,上述羅卡友人對愛爾蘭媒體稱。

  看不到希望的曙光,自殺成了富豪們從現實困境中解脫的最快方式。美國歷史學家狄克遜·韋克特曾在《大蕭條時代》一書中寫道:「自殺主要集中在經濟天平上的兩個極端(尤其是地位較高的那一端),社會地位從高到低所導致的自殺,常常更甚於窮困本身。」從以上幾位富豪身上我們也會發現,相比大多數人而言,他們依然富有、依然衣食無憂,可是在如何處理絕望與無助上,在如何將心態放平和上,他們顯然還是個窮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aylon9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