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就簡單說幾句

 

打自南門起,「空掉」就成了修行界的流行語,流弊所及到了今日,「放空」已經成了被人用到濫的詞彙,不管是用來勸人放下或是根本不著邊際的亂用,好似一個人一旦「放空」了,所有問題就解決了,好像放空就是修行的目的,能放空就是有修行,我要告訴大家,這是錯誤的觀念。

 

修行,至少佛法上講的修行,沒有「空掉」或「放空」這種修法,若是講萬緣放下,那倒還沾點邊,但也已經早就被禪宗祖師們呵斥過這樣修是「默照邪禪」,金剛經上講的方式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所以很明顯的除了放下之外,還要懂得「生其心」才算到了真正開悟的境界,修行到了這一步才算是入了門。

 

若依普通世俗的字義,空表示沒有。但若把空做為佛法上的一個名詞,那空就不是沒有。而且這還不是宗教上見仁見智的信不信的話題,反而是一種可以重復並且驗證的現象和工夫。

 

佛法裡對空的定義與解釋說得最明白的是《心經》,原文節錄是:......見五蘊皆空。......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按文義看,心經所講的空明顯的不是沒有之義,而指得是一種狀態,我勉強有一比,就好像你坐在電腦面前,屏幕上可以有文字、圖像、影音或動畫,這些東西都是實實在在存在的東西,也有它們各自的作用,所以不是沒有,而空的意思是說,這些東西不是從沒有的狀況下變出來的,而是有它們各自生起的條件和原因,以電腦來說,是軟件與欓案的作用下被使用者叫出來才會顯示在屏幕上,如果沒有這些個先決條件,這些個文字、圖片、聲音就都產生不了。

 

這個觀念確立了之後,心經再更進一步的解釋,不但色受想行識是來自空的作用所變現,生老病死,恐怖、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也都是來自空的作用所變現,所以心經要人不要在現象上打轉浪費精力,而是要弄懂這樣的因果關係和原理,然後像電腦程式師一樣的具備在空上面修改、條整、完善、置入、移除,這個概念在當時很難翻譯,所以保持了原文叫「阿縟多羅三緲三菩提」,只要任何人懂得了掌握這門技術,那麼就能不受生、老、病、死、恐怖、顛倒....的擺布,並且三世諸佛都因為掌握好這樣的技術而成就。

 

人在空氣好、有綠樹、溪流的清靜之地,身心就容易舒坦,當你不執著眼前的現象,心意識和思緒不為世俗的種種所纏繞的時候,在身心舒坦環境良好的情況下,把眼睛閉起來,這時候「觀」的能力就會自動顯現,所以觀現前的先決條件是身心的自在,環境的自在。當觀的工夫深入了,就會打開體會到「空」的通路,就能夠開始在空上面做事,達成從根本上改善、圓滿自己的目的。

 

這才是真正的修行,才是無住生心的奧妙。

 

這裡面還有一項要素,就是在有了觀的能力之後,還要菩薩行深才行,不做好事或好事做得不夠是觸摸不到空的通路的。

 

人到了這個地步,才不再是「與禽獸幾希」,道家把這樣的人叫做「真人」。人到了這個地步才能真正的拿病痛有辦法,所以佛法能夠在中國被接受。以往的讀書人一定得有「存神養氣」的工夫,「存神養氣」並不是五四那幫人指責的是封建迷信,也不只是為了健康長壽,而是為了去真正的懂得天地之道,以便自己能夠很好的服務蒼生,不但心繫天下,而且有能力治天下,或輔佐人主治天下,這才是具備了中國人做「士」的必要條件,還只在入世的層面,還沒到真正修行人的地步,離真人還有相當的距離。人若不修到真人的地步,那就還是上面管不住嘴下面管不住性,還是在做一個一輩子與獸相去不多的,叫做人的一種生物。

 

常遇到向我表示內心嚮往修行的人,因此在這裡簡單聊兩句,其他就看有多少悟性了。

 

引用: http://tw.myblog.yahoo.com/tao_in_humanbody/article?mid=1289&prev=1292&next=-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aylon9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