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君本來已經買了東森旅遊的國外之旅,昨天退訂了,把省下來的錢拿去捐款賑災。

聖母德蕾莎講故事  書中幾次談到她告訴富商、貴婦,可以改變消費習慣,把買名牌節省下來的錢,拿來幫助需要的人。也有一些小朋友聽從德蕾莎修女的教誨,把本來要買零食或玩具的錢省下來,捐給仁愛之家;還有學生把得到的獎品換成獎金,幫助窮人或貧困的小孩。因為小朋友只要想到還有許多人在挨餓,好吃的棒棒糖或好玩的洋娃娃,就一點都沒有吸引力了。

 

這就是年初台灣政府在實施消費券時,我感到疑惑的地方:中國人的主流意識,向來不是鼓勵消費,而是鼓勵置產、存錢、少消費的。這幾十年來,台灣的經濟奇蹟,也不是建立在大家多消費,造成國家日益富強。我們生活的改善,是來自勒緊褲帶、無眠無日地打拼、出口各種產品,賺老外的錢,累積外匯而來的。

 

七月天下雜誌報導了消費券成效不如政府預期,可以說是失敗的政策。

七月底審計部公布「九十七年中央政府總決算審核報告」指出,發放消費券部分,這項政策「相關作業匆促,實際成效亦待觀察」;「從統計數字看,消費券發放的金額,和新台幣發行減少的數額差不多,民眾是以消費券取代現金,乘數效果受到影響」。

 

有一天賑災會告一段落,就像921剛開始的時候,全國都十分投入,愛心指數飆高,過了不久股票上萬點,堆積起來的財富又讓人心癢了,追求各地美食、買美衣、國內外旅遊、逛夜市

明天太陽依舊升起,飯還是要吃,在「別太虧待自己」、「記得疼愛自己」的訴求下,商人雖然會沉寂一陣子,不久就會又恢復生機。

 

災難除了是上天要人敬畏自然,也能激發人類高貴的情操。人當然都有惻隱之心,但一般人這種愛心卻都是短暫的,如同被激勵一般,無法一直維持在高檔。

「矇上眼睛就以為看不到,摀住耳朵就以為聽不到」,就算這次又度過難關,回復到太平盛世,「之後地球每一天還是都有災難、都有死人、都有人妻離子散、顛沛流離、失去依靠」,我們卻很難在做每一樣消費時都想到:「我可以吃一頓80元的飯,也有能力吃299的吃到飽,卻因為一想到某個角落還有人挨餓,所以把219元省下,少一點口腹之欲,每個月把這些省下來的錢作功德」?

再如,買100萬進口車很拉風,60萬國產車也可以;30萬中古車代步更好, 真的要省那40~70萬嗎?  省下來的錢可以做什麼?

家裡要裝潢200萬當然很美,50萬也可以做,真的要省那150萬嗎? 省下150萬可以做什麼?

 

問題是這樣子都想到別人、減低消費,社會就沒有成長的動力,對於追求「經濟成長」的學者與政府,都不是他們所樂見的。

社會上有天使、有魔鬼;個人內心也是一樣,天使與魔鬼不斷地每天在內心深處上演一齣齣「掙扎」大戲。「貪戀、瞋恨、無明」更是無時無刻籠罩著我們,一天裡頭,我們真的能夠「觀察到心」的時間有多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aylon9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