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來內容簡介】

現代人熱愛速度,執著於用更少的時間做更多的事,要追趕得上就必須不斷加快腳步。我們因此罹患了「時間病」,快速無疑成了一個癮頭、一種崇拜。唯有透過回溯人們被時間搞得筋疲力竭的歷史,探討該如何應因應那讓全人類著魔沉淪的快速文化,釐清為追求速度所付出的代價,我們才能在這個沉迷於快還要更快的世界裡找到放慢腳步的前景。「慢活」運動於焉成型,但它並不是將每件事牛步化,而只是希望活在一個更美好而現代化的世界。一言以蔽之:慢活便是平衡──該快則快,能慢則慢,盡量以音樂家所謂的tempo giusto(正確的速度)生活。放慢速度沒有一成不變的的公式,正確速度也沒有萬用守則。每個人都有權利選擇自己的步調,如果騰出空間容納各種不同速度,這個世界會變得更加豐富。這裡不僅遊說讀者採取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更報導了一場正在全世界實實在在發生著的運動。

 

序文:狂飆的時間病(節錄)

從「一分鐘床邊故事」說起~~

乍看之下,一分鐘床邊故事集簡直是個令人不敢置信的美夢。一口氣說上六七個「故事」,還花不到十分鐘——還有什麼比這個更好?接著當我開始考慮上Amazon訂購,多快可以收到整套書時,腦中浮現的一個反問句及時救了我:我該不會是瘋了吧?出境的隊伍已經開始朝登機門緩緩移動,我這才丟開報紙開始細想。我的人生已經變成一份匆忙的習題,不斷擠壓著每個時刻。我有如手持馬錶的小氣財神,一心只想節省最後一丁點時間,這裡多個一分鐘,那裡多個幾秒鐘。然而並不只有我如此。我周遭的每個人——同事、朋友、親人——都同樣陷在這個漩渦中。

 

現在也該為這幾個名詞下定義了。在本書中,「快速」與「緩慢」不僅僅是用來形容轉換的速度,也是一種生存方式或生活哲學的簡單說法。快速就代表忙碌、控制慾、攻擊性、匆促、重分析、壓迫感、表面的、缺乏耐心、衝動、量重於質。緩慢則恰恰相反:冷靜、謹慎、樂於接納、平靜、重直覺、不慌不忙、有耐心、思考周密、質重於量,如此才能與人、與文化、與工作、與食物、與一切建立真實而有意義的接觸。但矛盾的是緩慢並不一定真的慢。從後文中我們將會發現:以緩慢的態度從事一項工作通常會獲致更快的結果。而且做事迅速之際保持緩慢的心境也並非不可能。一百年前,作家吉卜林寫了:當你週遭所有人都失去理智,你要保持清醒,而一百年後的今天,人們卻要學習如何保持冷靜,即使急著要在期限內完成工作或是準時去接孩子放學,也要懂得如何維持內在的緩慢。本書的目的之一便是告訴大家這些人如何做到。...

 

我寫此書的目的是為了將緩慢運動介紹給更多讀者,向大家解釋這個運動有何意義、如何發展、面對何種障礙以及為何所有人都能從中獲利。然而,我的動機並不全然是無私的。我是個速度狂,因此這本書也是我個人的歷程。我希望寫到最後,能重新找回些許當初在羅馬等公車時的平靜。我希望為兒子說故事時,不會再瞄時鐘。

我和多數人一樣,也希望藉由快與慢的平衡,找到一個更好的生活方式。

 

※※※※※※※※※※※※※※※※※※※※※※※※※※※※※※※※

麥當勞曰:

除了中心旨趣外,書中有些章節挺有意思的:在「慢動」一章介紹了作者參加在倫敦的「內觀中心」十日課程的過程與感受(他只參加前三天),一個非佛教徒如果看待內觀與靜坐?!

「慢療」有他腿部不舒服,怎樣醫都沒效,去找上「靈氣」治療的過程與結果(不可思議地,好極了!)

「慢性」提及一個「譚崔」治療師讓他大開眼界,他親眼看到一些人參加之後與配偶的相處提昇許多層次。我也改變了從前對譚崔的觀感,原先台灣的新聞報導中,所謂的「譚崔」就是男女同室操作,儼然是性解放、男女雜交的場所。

然而「慢食」一章,對於放牧牲畜的肉食講究,我是不贊同的。慢食或慢活應該考慮到生態與環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aylon9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